close

情人節(或任何其他節日)為甚麼要送禮?又為甚麼是送卡片鮮花巧克力?不能送波蘿麵包嗎?

 讓我們來回顧歷史,找出真相:

 Fringe product  情人節起源於古羅馬,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,英國、法國、義大利等歐洲地區的人們,也在二月進行各種慶祝活動。

春天是生命的季節。從前的人們相信,鳥類的求偶交配季,從每年的二月十四日這天開始,中世紀歐洲的年輕男女,也在這天進行我愛紅娘的浪漫配對活動。例如:寫有年輕女孩名字的紙條,會被放在盒子裡,由年輕男子抽取。抽中的男女,會交換禮物,並成為彼此今年的情人。或是邀請心儀的人在慶典中共舞,若是跳著跳著,兩人情投意合,也就順理成章地,結為連理。

 西洋情人節,在各種傳說和詩人們的歌詠下,變得越來越浪漫。代表繁殖、生命力、又剛好在春天盛開的美麗花朵,開始被人們用來表達心意。

 卡片的前身,則是人們手寫的短信。如瓦倫丁的臨終絕筆「From your Valentine」,另一個常被提及的故事,是十五世紀早期,被囚禁在英國倫敦塔的法國奧爾良大公,在情人節親筆寫給妻子許多情詩。漸漸的,這些愛的小紙條越來越精緻,演變為手做卡片,直到十九世紀開始被大量生產,卡片於是成為大眾商品。

 相較之下,巧克力的歷史就年輕多了。甜點巧克力在十七世紀才出現,古羅馬和中世紀歐洲的戀人們,很不幸都沒有享受到。跟鮮花卡片比起來,巧克力與情人節的關係,的確是近代行銷操作的成分大於古老傳統。

 有人說,商品化沖淡了情意,被行銷定調的禮物,跟真實情感比起來太過膚淺。這麼說來,收到一把路邊的雜草花,是否該比一束紅玫瑰更讓我們感動呢?

 其實,禮物的存在,代表不同時代的人們,一直有著同樣的需求 - 對人表達心意的需求。行銷的目標雖然是商業利益,銷售活動的出發點,仍是那份真實的心意。況且,雖然省去了手工藝的時間,要跨出寫與不寫,送與不送的那一步,仍是一樣的忐忑又難為情。

 而收到禮物的人,也就收到送禮者的決心。所謂禮輕情意重,指的就是這份,把某人放在心上,並且為其付出的情意吧。

 另一方面,情人節禮物的例子告訴我們,許多生活中理所當然的風俗,都是時間的累積,有創意的網友們,可以試著送一些出乎意料的東西,也許時間久了,就成為新的傳統也說不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z微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